日前,在新塍镇观音桥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现场,工人们忙着将全新的主管道埋进挖好的沟渠中,并与已经铺设好的支管连成一体。据悉,该村今年计划完成丁家桥、五百圩、钱家湾3个点生活污水管网的铺设,涉及128户农户,总长约2000米。截至10月上旬,丁家桥自然村落顺利完成总管铺设,五百圩自然村落总管铺设正有序进行中。
记者从区农办了解到,截至目前,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设计21272户,已全部完成招标,开工建设12760户。而到2016年,秀洲区共需完成4.1万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。“资金投入大、过程监管弱、运行维护难,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面临的难题。”区农办相关负责人坦言。
寻解需要新思路。2014年以来,秀洲区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运维新模式,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BOT(建设-经营-移交)招标,通过统一建设、运维,5年回购、10年运维的模式,实现了“建管一体化”,力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难题。
控制建设、材料、回购三项成本
一破投资难题
“观音桥村今年涉及的128户都是经过统一设计的,管材由区级统一供应,值得一提的是化粪池的统一改造,它根据实际居住人口核定了容量,这样既确保了纳污到位,又避免了容量过大造成的浪费。”新塍镇统筹办相关负责人说,区里对设计、管材、化粪池等进行统一之后,建设成本就得到了控制。
除了控制建设成本,秀洲区对材料成本、回购成本的控制也各有妙招。“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,针对不同情况,实行固定报价、费率报价、协商报价三类报价机制。”区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回购成本控制方面,实行年度验收,从通过省、市农办验收后开始进入回购期,共分5年期进行,经过公开招投标,最终以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中标。
扫除源头、过程盲区
二破监管难题
在油车港镇百花庄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现场,由镇、村两级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管队不定期地对工程开展巡查。
“对于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,不完全依托监理来监督工程,而是形成监理队伍、镇村质量监管队伍、民间监管队伍三级监管机制,加强质量监管。”油车港镇“五水共治”办主任王国斌介绍说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90%以上的投入都在地面下,只有对过程进行多重监管,才能杜绝以次充好,尽量减少问题隐患。
在BOT模式中,秀洲全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由一家中标单位负责,对于投标单位的要求自然不低。据了解,秀洲区要求投标企业不仅具有环保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相关资质,而且具备相关工程建设和运维经验,还要有自己的终端设备生产基地,确保了中标单位具有一定的施工建设和后续运维管理能力。
“一家中标企业负责全区的项目建设,不仅便于政府工程质量监管,又因为中标单位建管一体,避免了建设方和运维方之间的相互扯皮。”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全面维护全程监控
三破运维难题
控制了成本、强化了监管,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建成后的运维质量又该如何确保?“一方面是模式的统一,另一方面是费用支付的倒逼。”区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综合前期建成的处理终端性价比之后,在招标就要求采用统一的处理模式和达到《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》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。在BOT招标中的中标单位对管网、终端的运维时间为10年,处理终端和管网运维费用以户为单位,每年定期、不定期进行水质监测,检测合格后才会支付费用,确保中标单位的运维到位。
此外,秀洲区将引入数字化平台进行全程监控。今后,全区处理终端将全部安装流量计、摄像头等监控设施,建立污水收集处理自动报信系统,将水量、电量、风机、水泵等运行情况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,做到全天候监控管网运行情况,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。
共有-条评论【我要评论】